第一种需要警惕的“微笑”是“微笑型抑郁症”,这并非精神科临床中的规范诊断,而是对具备某些特定特征的抑郁症的俗称。
“微笑型”抑郁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点:只要他们不说,外界看不出他们患有抑郁症;即使他们说了,别人第一反应也往往是觉得他们在开玩笑。
他们平日与人相处乐观、开朗,脸上总是挂着友善、灿烂的笑容,给人留下良好印象。这与大众对抑郁症患者的刻板印象(情绪低落、郁郁寡欢、沉默少言、敏感多疑等)非常不同。
很明显,他们这种微笑是强颜欢笑。一部分原因是刻意掩饰自己患病的事实,生怕别人把自己当怪物看。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他们从小接受过过度夸奖,十分在意外界的目光,不惜拼力维持自己的美好“人设”。
而还有一部分原因则可能出于一种“执念”,认为自己一定要待人体贴、友善,给人愉悦的感受。
表面上看,他们是众人眼中的开心果,和所有人关系良好,其实内心深处非常脆弱和低自尊,眼睛永远盯向外界对自己的期望。
“绝大多数的人,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。”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间。
世界卫生组织预计,到2030 年,抑郁症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。
但很多人不会主动求助心理咨询,尤其是微笑抑郁症。
微笑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,是一种由于社会期待而演化出的抑郁行为表现。
尤其是在中国这么一个特别看重“面子”的社会环境中。
要他们承认面对自己的脆弱和无助,比登天还难。
明明前一秒痛苦得放弃生活、放弃一切,迫于社会期待和压力,他后一秒会迅速戴上面具,继续强颜欢笑。
“宁可牺牲自己,也要顾全大局”,是“微笑抑郁症患者”的座右铭。
不同于郁郁寡欢、丧失活力的抑郁症患者,这些隐形病人每日以微笑示人,融入忙碌的人群。但在笑容的背后,他们正艰辛地跋涉于黑暗之中,作出不为人知的抗争。想要了解更多,请联系我们 0351-5632239 或者在线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