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常说一句玩笑话:“自从我得了精神病,我就越来越精神了”,有时候这话还真没错。大家比较熟悉的抑郁症、焦虑症和失眠症都表现为萎靡不振、无精打采,那到底什么病能让人“越来越精神”呢?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——双相情感障碍。
什么是“双相”
正常人的情绪波动,高低起伏,一般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,然而有一部分人,他们的情绪波动过于强烈,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正常范围,过于高涨或者过于低落,这就是“双相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“双相”(拼音xiàng,读四声)并非“双向”。“相”的意思即某种状态,比如水蒸气、水、冰是三个相。在双相情感障碍中,双相是指“躁狂相”和“抑郁相”。而这种状态在很多时候是相对稳定的,并非沿着某个方向直线发展下去,所以被称之“双相”而非“双向”。
严格来讲,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的前提是至少有一次“躁狂相”的发作,也就是至少有3~5天持续的情感高涨、思维奔逸、精力旺盛等,而我们熟知的抑郁症则只有“抑郁相”,没有“躁狂相”,换而言之,一个人若只有“抑郁相”,无论出现多少次抑郁发作,都只可能诊断为抑郁症,但是只要有一次躁狂(或轻躁狂)发作,无论是原发性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,都需更改诊断为“双相情感障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