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对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研究,主要倾向于其生物学因素,如基因遗传和大脑病变,另外有些研究者认为,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双相障碍的重要原因。目前发现的主要有以下5种原因。
1童年虐待
儿童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创伤的人,如性虐待、躯体虐待、情感忽视、创伤性事件、丧失至亲之人等,长大后更可能发展成双相障碍。
2压力性生活事件
亲密关系破裂、金钱问题、创伤性丧失等急性应激事件可能是触发某些症状的导火索,而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,同样可能导致躁狂或抑郁发作。
3自尊问题
当你情绪非常低落、自尊非常低或者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时候,“躁狂”可能变成了一种应对方式/防御机制,帮助你重新获得自信。
4大脑化学
研究发现,一些特定的精神病性药物可以改善双相障碍的症状,这些药物通常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(化学信使)。
5基因遗传
双相障碍的家族史对于双相障碍是最强和最一致的风险因素。有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个体的成年人亲属中,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。研究发现,躁郁症病人的直系亲属中有15%出现同样的病症。虽然家族的共患率中还包含了一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,不可否认的是,遗传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,此外,家族成员也是你成长环境中的一部分。>>想了解更多,请联系我们 0351-5632239 或者在线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