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需要了解各个年龄段,都容易滋生哪些心理问题:
01儿童期(0-12岁)
5岁之前的幼儿期,心理问题主要以行为障碍为主,包括缄默、多动、刻板动作和退缩行为等,多与教育方式以及家长关系状态有关。
到了5岁之后的儿童期,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,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育至关重要。
这个时期容易出现孤僻、胆怯、焦虑和恐惧症等问题,主要是受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。
02青春期(12-18岁)
青春期面临升学、交友、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,需要迅速扩充知识并适应社会,尝试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这些压力容易导致青少年情感脆弱,喜怒无常,情绪波动过大,且易受外界的影响。
如果孩子不能调节压力、处理好人际关系,便容易出现闷闷不乐、沉默寡言的表现,甚至导致抑郁症、社交恐惧症、焦虑症、强迫症和躁郁症等。
03成年期(18-55岁)
成年人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。
工作和生活的重担都压在成年人身上,如果一直处于高压和焦虑状态,或是遭遇负性突发事件,就很可能出现抑郁症、失眠、躯体障碍等心理疾病。
45岁之后,还会进入更年期,内分泌功能衰退,失眠、没有食欲、记忆力下降,紧张焦虑、浑身说不出的难受。
当遇到精神刺激时,也容易出现偏执或抑郁的症状。
另外在此阶段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的精神疾病,比如脑萎缩、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以及神经衰弱、失眠多梦等。
04老年期(55岁以上)
即便是安全度过了青年和中年,心理问题仍然不能忽视。
老年人面临退休、子女搬离、留守等考验,容易产生孤独感,再加上年纪大了,伤感、焦虑不安以及敏感多疑也会随之而来。
长期陷入这种境地容易使他们“性情大变”,变得幼稚、自私、多疑、易怒。
在受到不良刺激的情况下,还可能会引发老年孤独症、抑郁症、疑病症、老年性痴呆症等。